临渴掘井的成语故事

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
基本解释临:到;掘:挖。口渴了才去挖井。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;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。
出处明 朱伯庐《游家格言》:“宣未雨而绸缪,毋临渴而掘井。”
临渴掘井的典故
春秋时期,鲁昭公亲近小人,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,结果被赶出国家,逃到了齐国,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。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,认为若让他回去,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。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:掉在水里的人,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,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;迷路的人,迷失了方向之后,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。犹如面临灾难的人,才急着铸造兵器;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,才急着去挖井取水(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)。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,但是已经来不及了。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,不加提防,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,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,那是行不通的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临渴掘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杯酒释兵权 |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,加强中央集权统治,以高官厚禄为条件,解除将领们的兵权。 |
| 安身之处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 |
| 落叶归根 | 明 王世贞《鸣凤记》第38出:“落叶归根,丰城剑回。” |
| 着手回春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 |
| 命中注定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这是我命中注定,该做他家的女婿。” |
| 诛求无度 | 《旧唐书·于頔传》:“擅兴全师,僭为正乐,侵辱中使,擅止制囚,杀戮不辜,诛求无度,臣故定谥为厉。” |
| 臭名远扬 |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 |
| 销声匿迹 |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 |
| 空谷传声 | 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| 广阔天地 | 毛泽东《<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>一文按语》: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