徘徊观望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徘徊:来回地行走。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。
出处孙中山《第二次讨袁宣言》:“至袁氏今日,势已穷蹙,而犹徘徊观望,不肯自归于失败。”
例子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并不是黄銮鸣阻挠出兵,而是因为谭延闿徘徊观望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pái huái guān wàng
注音ㄆㄞˊ ㄏㄨㄞˊ ㄍㄨㄢ ㄨㄤˋ
繁体徘佪觀朢
感情徘徊观望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能决断。
近义词徘徊不前
英语see but cannot make up one's mind(take aimless step and stare vacantly around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风言影语(意思解释)
- 满腹经纶(意思解释)
- 香草美人(意思解释)
- 笃近举远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鸿鹄将至(意思解释)
- 投石问路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万里长城(意思解释)
- 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释)
- 风俗人情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进谗害贤(意思解释)
- 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(意思解释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从天而降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细水长流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苟合取容(意思解释)
- 头上末下(意思解释)
- 现实主义(意思解释)
- 振聋发聩(意思解释)
- 牛星织女(意思解释)
※ 徘徊观望的意思解释、徘徊观望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安适如常 | 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。 |
| 死脑瓜骨 | 不开通。 |
| 敬业乐群 | 专心学习,和同学融洽相处。 |
| 前因后果 | 佛教讲;先前种什么因;后来就结什么果;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。指事情的全部过程。 |
| 枝对叶比 | 枝叶相对并列。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。 |
| 绰有余裕 | 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 |
| 有约在先 | 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 |
| 臭名远扬 | 名:名声;臭名:坏名声;扬:传播。坏名声传得很远。也作“丑声远播”。 |
| 用心良苦 | 费劲心血 |
| 夜深人静 | 深夜没有人声;非常寂静。 |
| 喟然长叹 | 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 |
| 有去无回 | 只有出去的,没有回来的。 |
| 大失所望 |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| 慷慨悲歌 | 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 |
| 百无一是 | 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 |
| 光前裕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 |
| 拔苗助长 |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 |
| 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| 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| 室迩人遥 | 见“室迩人远”。 |
| 之子于归 | 之子:这个女子;于归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
| 读书种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| 家破人亡 | 家园被毁;亲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惨遭不幸。 |
| 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| 绵里藏针 | 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 |
|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| 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| 无影无踪 | 踪:踪迹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