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余读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。
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,遇言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
例子余尝以三余读书,讲习之暇,读其文。(晋 陶潜《感士不遇赋序》)
基础信息
拼音sān yú dú shū
注音ㄙㄢ ㄩˊ ㄉㄨˊ ㄕㄨ
繁体三余讀書
感情三余读书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读书刻苦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经帮纬国(意思解释)
- 太岁头上动土(意思解释)
- 望风扑影(意思解释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释)
- 纵横开合(意思解释)
- 荒淫无耻(意思解释)
- 学而时习之(意思解释)
- 以弱制强(意思解释)
- 化鸱为凤(意思解释)
- 顾影弄姿(意思解释)
-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(意思解释)
- 挖空心思(意思解释)
- 扶摇直上(意思解释)
- 绊脚石(意思解释)
- 室迩人遥(意思解释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将功折罪(意思解释)
- 唇枪舌剑(意思解释)
- 立地书橱(意思解释)
- 散带衡门(意思解释)
- 屡试不爽(意思解释)
- 认贼作父(意思解释)
- 妙语连珠(意思解释)
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释)
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-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(意思解释)
※ 三余读书的意思解释、三余读书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天旋地转 | 指天地转动。比喻时事变迁。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。 |
| 安身之处 |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 |
| 迩安远至 | 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 |
| 不正之风 |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 |
| 僧多粥少 |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够分配。 |
| 过五关,斩六将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 |
| 晕头转向 |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 |
| 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| 旁征博引 | 旁:广泛;征:征求;博:广博;引:引证。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、例证。 |
| 爱才如渴 | 才:贤才,人才。爱慕贤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。 |
| 成竹在胸 | 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 |
| 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| 离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。 |
| 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| 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
| 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| 便还就孤 | 就撤回到我这里.。 |
| 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| 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| 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| 鲜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。形容鲜血流淌不止。 |
| 念兹在兹 | 念:思念;记念;兹:此;这个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| 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| 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| 荡然无余 | 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 |
| 今夕何夕 | 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赞叹语。谓此是良辰。 |
| 惊心悼胆 | 悼:战栗。形容恐惧到极点。 |
| 踉踉跄跄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