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刘禹锡的诗 >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

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

[唐代]:刘禹锡

尘中见月心亦闲,况是清秋仙府间。

凝光悠悠寒露坠,此时立在最高山。

碧虚无云风不起,山上长松山下水。

群动悠然一顾中,天高地平千万里。

少君引我升玉坛,礼空遥请真仙官。

云拼欲下星斗动,天乐一声肌骨寒。

金霞昕昕渐东上,轮欹影促犹频望。

绝景良时难再并,他年此日应惆怅。

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创作背景

  永贞革新失败后,刘禹锡被贬谪到朗州(今湖南常德),桃源县就位于这里。在这里他不免悲凉之感,所以写了许多诗词以排遣愁绪。著名的《竹枝词》《浪淘沙》都写于这一时期。更巧的还有一首《八月十五日夜玩月》是五律,是不是写于桃源就不可知了。

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鉴赏

  这首诗共十六句,每四句一韵,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。第一段写桃源玩月,有月之景,有玩之情;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,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;第三段浪漫畅想,写欲仙之感,由景及情,生发自然;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,写日出月落,更就"绝景良时"抒发情感,略出桃源别后,难再重游一意。全诗景物随时而变,情调随景而移,有起伏跌宕之感。

 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,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。尤其“凝光悠悠寒露坠,此时立在最高山”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。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,可以说百人百解。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,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,盼望早日回归;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“寒露坠”代指人生祸福无常,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。也许这种种理解,正好体现了“诗豪”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。

刘禹锡简介

唐代·刘禹锡的简介

刘禹锡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
...〔 ► 刘禹锡的诗(654篇)

猜你喜欢

游罗浮四首 其四

明代刘存业

抱被相随石室中,天鸡初唱海涛红。晦明不定山头日,呼舞无端谷口风。

前辈书题空石藓,野人心思只云松。神仙骨相知谁是,更踏飞云最上峰。

麻滩险路

明代邓云霄

册子澄霜气,沿江木叶纷。滩牙寒喷雪,岩腹暖蒸云。

处处逢渔父,行行入鹿群。谁言方外吏,尚愧北山文。

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三

明代祁顺

平生养亲知爱日,片心纯孝谁能识。别来三载又言旋,思向高堂奉颜色。

古言亲在不远游,侍养有违人子责。我怀圣善未许归,寸草难报三春德。

题观音石壁

宋代绍兴卜者

金紫玉青世所稀,牡丹花下探天机。

仙游秀水真消息,身傍御炉香满衣。

牧师乱后还山奉寄 其二

陶式玉

地老天荒行路难,尘羁初解怯凭阑。故人呜咽探诗卷,弱女嘤咿傍晬盘。

姓氏与谁投白社,湖山从此著黄冠。虫沙触磕公休论,且为斯文勉一餐。

薄倖 滕王阁怀古

高深

滕王何在。悄不见、歌容舞态。有阁外、西山几点,槛外长江一带。

秖共他、少年王郎,凭阑感叹无聊赖。却客底逢欢,尊前得句,序出风流佳槩。